齋曰:
從以前就很喜歡張愛玲了,也常常注意有關她的消息
之前有一陣子,公視推出的連續劇「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劉若英 飾)我就去看了
也愛上了她的小說
半生緣、赤地之戀、等等……
短篇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
不過我接觸的仍然不多
最近李安得獎的電影色.戒更是令人矚目
雖然內有床戲尺度有點小爭議
但是我深信李安的意思
今天我在網誌旁邊放了新的連結
點進去,張愛玲的二三事,將會更詳細的介紹色界的背景故事和張愛玲的傳奇
只可惜我還沒18歳,不然就真的會殺進電影院看了!
今天我也去訂了張愛玲的《惘然記》(為色戒改編芝故事)
以及色戒電影小說
我看完了一定會陣重的po上我的心得
惘然記事張愛玲的短篇故事,好像才1萬字左右吧!
但是誰能料到電影會怎麼演呢?
在這底下給大家看看張愛玲的生平事績,希望大家參考看看
熱想要看原著《惘然記》,以下列網址:http://www.millionbook.net/mj/z/zhangailing/000/003.htm
也會放在旁邊的外部連結!
歡迎發表意見&看法
ps:我是真的很喜歡張愛玲的小說唷!
資料來源如以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6%84%9B%E7%8E%B2
【張愛玲】
生平簡介
1920年(一說為1921年),張愛玲於上海的麥根路(現在叫泰興路)出生。她的父母給她取名叫做張煐。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晚清洋務派領袖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女兒。父親張廷重是典型的遺少,母親黃素瓊則是留過洋的新女性。
1922年張愛玲全家搬家到天津。在那裏,張愛玲四歲就進入了私塾學習。
1928年張家又搬回了上海。
1930年張瑛被改名為張愛玲,這是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的父母離婚。
1931年張愛玲開始在上海白利南路美國聖公會所辦的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就讀。
1932年在該校的校刊上發表了她的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
1933年在該校刊發表她的第一篇散文《遲暮》。
1937年在一些刊物上發表了多篇小說,並在這一年從中學畢業。
1939年考入香港大學。成績優異,連獲獎學金並有機會赴倫敦大學深造。日戰爆發後,不得不中斷學業,回滬從事文學創作為生。
1943年發表幾篇重要著作,包括《沉香屑 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等。同年認識胡蘭成。並於1944年結婚。張愛玲在日本人佔領期間的「表現」,鮮為人知。
但是其婚姻並不長久,她與胡蘭成在1947年離婚。
1948年發表《十八春》(後來改名為《半生緣》)。
1952年遷居到香港。到香港美國新聞處工作。
1955年赴美國定居。
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 MacDowell Colony 的寫作獎金。這一年她結識了劇作家賴雅,同年八月在紐約與賴雅結婚 。開始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小說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時期。由於作品與當時中共的主流格調不合,被作為「毒草」而批判。在大陸文學界,張愛玲也因此長期被作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有所改觀。
1957年─1964年 為香港電影業鉅子陸運濤的電影懋業公司編寫《情場如戰場》等劇本。
1967年,改編短篇小說《金鎖記》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
1967年,賴雅去世,張愛玲獲邀擔任美國紐約雷德克裏芙學校駐校作家,並且開始將清朝的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 翻譯成為英文。
1968年,《十八春》的內容經過修改以後重新定名為《半生緣》,在《皇冠》雜誌、香港《星島晚報》進行連載。
1973年定居洛杉磯。
1991年,《張愛玲全集典藏版》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逝世於洛杉磯寓所,享年74歲。同年9月19日,林式遵照其遺願,同將她的遺體在洛杉機惠捷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同年張之忌辰日(9月30日),林式同與幾位文友將其骨灰撒在太平洋。遺物則由友人宋淇、鄺文美夫婦處理,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1997年,旅美學者張錯在美國南加大成立「張愛玲文物特藏中心」為名,得到宋淇遺孀鄺文美的同意,送了南加大圖書館兩箱張愛玲的遺稿,發現《海上花》英譯稿竟就在其中。
公告版位
非常喜歡玉木宏 也歡迎喜歡玉木的朋友來這裡聊聊天^^ by: 小齋 (ㄓㄞ) Chai
- Sep 25 Tue 2007 15:22
張愛玲簡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